EN / 中文

数字病理技术助攻,国际首部循环肿瘤细胞图谱面世

2016-10-29来源: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29日,在广州市南丰朗豪国际大酒店,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芝友医疗”)在中国病理医师年会上主办的题为《循环肿瘤细胞(CTC)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 》专场卫星会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在张波教授的介绍中拉开序幕,张波教授作为液体活检在病理科开展的倡导者,积极评价了液体活检的发展并主张病理界同仁应该在这个新的浪潮中抓住机会,发挥自身重要的作用。

    随后,张波教授分别介绍了参会的两位临床专家讲者:山东省药物研究院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医师李胜教授和湖北省中南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熊斌教授。这两位专家一直在积极从事CTC的临床研究和推动CTC检测在临床的应用。李胜教授谈到他从2010年起在临床科研中接触到CTC,逐渐认识到CTC作为新型肿瘤标记物与肿瘤患者病情进展的密切相关性,因此积极参与到CTC检测设备的研发工作上,与芝友医疗共同完成了CTCBIOPSY?检测设备的设计开发和临床验证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李胜教授的团队针对目前肿瘤外科的3个重点提出运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作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方案。1)胃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风险评估;2)原发肝癌术后是否进行TACE的评价标准;3)食管鳞癌新辅助化疗的收益风险评估;该方案今年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资助,获得国家拨款经费1200万并于本月正式启动研究项目。熊斌教授作为胃肠肿瘤和乳腺癌的外科专家,一直在进行CTC的相关研究,已经发表相关论文12篇。他首先通过文献荟萃展示来说明CTC在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的重要价值,无论是在基线或者还是在治疗过程中检测,当CTC处于较高水平时,都说明患者的预后较差。依赖于CTC动态监测的评价要比通过影像学监测的结果更为精准。熊斌主任还通过数据说明CTC既是复发转移的预警信号,也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正因为CTC检测非常重要,因此它的检测性能和性价比都是临床专家关注的重点。

     临床专家关注的是CTC检测的意义,而病理科专家关注得更多的是CTC检测的准确性。来自北京医院病理科的王征教授通过文献展示结合自身的判读经验,再次肯定了通过细胞病理学形态识别CTC的可行性,明确了CTC的形态判读可以借鉴过去传统的细胞病理的大量经验。因此病理医师可以通过短暂的学习迅速掌握CTC的形态判读标准并进行准确地判读。

    目前国内已经有60多个医疗单位开展了基于CTCBIOPSY?平台的CTC检测,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案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液态活检,为病理科医师在进行CTC判读时提供参考依据,卞修武教授、刘东戈教授、张波教授等牵头编撰了全球第一本CTC细胞图谱《循环肿瘤细胞病理学图鉴与应用》。

    刘东戈教授在本次卫星会上对图谱编撰的缘由、编委组成及意义做了详细介绍,引发了在场诸多听众的热情,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尽快看到本书出版。

    最后,病理医师协会的丁彦青会长进行了总结,表示能出版这样的书籍是非常具有创新性和重大意义的事情,但正因为是世界首创,更要做出精品。他勉励编委会的各位编委们精益求精,把图谱编好,帮助病理科医师在液体活检领域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