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中文

推动循环肿瘤细胞病理学发展,分享循环肿瘤细胞(CTC)临床应用心得

2016-07-22来源: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7月9日,由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芝友医疗)主办的题为“液态活检---CTC的临床应用及进展”的研讨会在北京市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多省市大型医院的包括病理科、肿瘤科等科室在内的近70位专家就CTC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本次会议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张波教授、北京301医院病理科石怀银主任共同主持。由来自卫生部北京医院病理科的刘东戈主任、王征教授,来自北京307医院青藤医学转化中心的刘毅教授,来自芝友医疗的CEO周鹏飞博士等专家围绕“液态活检---CTC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张波主任在开场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距离上次北京的CTC研讨会已经过去一年多,但仿佛还像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时隔一年,在座的参会人员已经从北京各大医院的主任们为主变成了主要为北京周边省份的专家们,说明现在CTC检测已经以北京为中心向周边省份辐射,更多的病理、临床领域医生认识到了CTC检测在临床上的巨大意义,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会议上,张波主任首先从国际视野角度介绍了目前液体活检的发展现状,让在座的各位专家对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以及肿瘤外泌体(tumor exosome)的检测技术以及临床应用有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刘毅教授则以详实的文献荟萃,结合北京307医院自己完成多项的CTC相关临床的数据,从CTC计数和CTC分子分型这两个角度讲述了CTC检测对于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肺癌等癌症在不同分期的巨大临床价值。




   来自北京医院病理科的刘东戈主任、王征教授则分别讲述了CTC检测技术的历史演变、CTC形态学判读的由来、CTC形态学判读的标准,指出现在CTC检测面临的很多问题,诸如缺乏普适性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判读标准缺乏阳性对照等,都应该由病理科借鉴细胞病理学的经验去解决。利用肿瘤细胞物理学特征捕获,加上形态学进行判读,是最适合在病理科开展的CTC检测方法。同时,王征教授也分享了北京医院病理科在200多例样本的CTC形态学判读中积累的经验。她明确指出CTC的判读同经典的细胞形态学判读类似,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CTC的判读目前也要非常谨慎,结果的解读往往需要结合临床。

   来自芝友医疗的CEO周鹏飞博士从临床检测需求、检测原理、检测性能等多个角度介绍了该司研发生产的国内首款CTC自动分离捕获设备---CTCBIOPSY?检测平台。周鹏飞博士还分享了该司从2015年产品上市到目前积累的临床案例,包括通过连续的CTC检测评估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直肠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结肠癌患者免疫细胞治疗疗效以及监控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等,激发了现场专家们的极大热情。会议最后的讨论环节, 多名专家对于如何甄别和开展CTC检测技术的多个环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张波主任和石怀银主任劝诫大家:CTC的临床意义已经有大量数据支持,结果不容怀疑,呼吁大家积极开展CTC检测技术;面对目前市场上各种技术良莠不齐的情况,建议大家要坚定的选择一个合适的平台,选择一个合适的肿瘤病种进行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和数据,共同推动循环肿瘤细胞病理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